当前时间: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动态
专科介绍
专家介绍
科研教学
护理园地
健康天地
党团建设
医院文化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媒体新闻
中医养生
健康园地
母婴俱乐部
风湿病俱乐部
糖尿病俱乐部
健康教育活动预告
保健指导
保健常识
孕产妇
中老年人
小孩
男性
女性
电子院刊
全部科室
急诊科
危重症监护病房(ICU)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神经内科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风湿免疫科
老年内科
肾内科
普通外科
骨外科
泌尿外科
疼痛科
乳腺胸心血管外科
神经外科
痔疮外科
肿瘤科
妇科
不孕不育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中医内科
针灸科
中医正骨
颈肩腰腿痛科
口腔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皮肤科
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中心)
心理科
麻醉科
感染性疾病科
婚姻保健科
睡眠专科
如:星期一上午
专科介绍
专家在线
急诊指南
门诊指南
医保服务
求医问药
交通指南
检查项目介绍
健康体检
患者安全须知
首页
>
健康天地
> 媒体新闻
肥胖诊断:测体脂比BMI更靠谱
发布日期:
2014/09/23
浏览次数:
次
只有过多的脂肪才会带来患慢性病的风险 脂肪率下降才算是减肥成功
肥胖的危害已众所周知。在医学健康领域,肥胖已被认为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因子,而且,肥胖越来越低龄化,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也在提高。
专家介绍,对于肥胖的诊断方法,目前广泛运用的方法是BMI(kg/m2)。BMI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肥胖程度,但并不十分准确。
专家认为,肥胖不能仅从体重和身高来判断,而是要看脂肪组织在人体成分中的比例是否超标。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肥胖的诊断,对人体进行成分分析显得尤其重要。
现状:
肥胖人群越来越大
“现在的肥胖人群越来越大了,在世界范围内,肥胖率每5年增加一倍。”我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宏斌介绍,根据广州市体质中心统计的数字,每5个广州人中就有一个胖子。
“的确如此,在我们的减重中心,患者也越来越多。” 专家说,肥胖不仅会对患者的就业、婚姻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肥胖会导致诸多慢性病。“肥胖者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胆囊结石等疾病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BMI指标:
运动员未成年人孕妇不适用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肥胖?专家介绍,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肥胖的方法是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这一诊断方法之所以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毕竟身高和体重都很容易测量。”他说,BMI的确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胖瘦程度。但是,BMI并非完全准确,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不能准确辨识被测对象是肌肉多还是脂肪多。对于肥胖的诊断来说,BMI是有缺陷的。“因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最重要的依据是其脂肪组织是否过多,但BMI无法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对部分人群来说,BMI根本不适用。” 专家说,首先是运动员。“因为运动员的肌肉发达,而肌肉组织要比脂肪组织重,同样的身高,即使他们体重重一些,也并不能说他们胖一些”;其次是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由于他们的肌肉发育尚未恒定,因此用BMI来判断其是否肥胖也不准确;第三是孕妇,这一人群更不宜从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来判断其是否超重。
标准脂肪率:男10%~20% 女20%~30%
罗宏斌说,对于肥胖的诊断,目前最靠谱还是人体成分的测定。
他说,这种方法主要是把人体分为5个节段(左右上肢、躯干、左右下肢),运用生物电阻的原理,直接测量各部位的阻抗。通过这种阻抗的数据来测定人体各种成分的含量。
他说,人体成分测定仪能测量的指标包括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身体总水分、蛋白质含量、无机盐、体脂肪、肌肉量、去体重、体重、骨骼肌、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等等。“测试简单,只需要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罗宏斌说,人体成分测定仪可对身体脂肪比例和脂肪分布进行测定,测得的脂肪率即可应用于肥胖的诊断。
专家也认为,诊断肥胖,人体成分测定中的体脂测定比BMI“更靠谱”,因为测定结果可以反映人体脂肪的比例,“这才是判断是否肥胖的关键”。
“一般来说,男性的标准脂肪率为10%~20%,女性的标准脂肪率为20%~30%,低于这个水平,则表示太瘦。”他说,男性的脂肪率如果在20%~25%之间,则算轻度肥胖;女性脂肪率在30%~35%之间则为轻度肥胖。“如果男性、女性的脂肪率分别大于25%和35%,则都属于重度肥胖了。”
“不过,用这种体脂测定的方法来判断肥胖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家说,这种方法仅限于人体躯干肌体成分的测定,但内部脏器的脂肪含量无法测定,比如腹腔、腹膜、腹壁的脂肪含量就检测不到。
减肥:不单是减重量 而是要降低脂肪率
专家指出,所谓减肥,要减的是脂肪,而不是肌肉、水分。因为只有过多的脂肪才会带来患慢性病的风险。因此,他最不建议节食减肥。“过度节食减肥最危险,因为人体的能量摄入长时间不够,当脂肪消耗掉之后,就会消耗蛋白质,最后连肌肉也消耗掉了。”
他说,采取饥饿、半饥饿减肥法所减少的体重,除了脂肪的分解,还有很大比例来自于蛋白质的流失。而蛋白质减少,会使人健康受损,体能下降。
“因此,脂肪率下降才算是减肥成功。”他说,减肥,不是仅仅为追求减少重量,更重要的是要降低脂肪比例。“如果减去的是骨骼、肌肉等身体的有用部分,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这样会降低代谢率,加速衰老。”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病理性的肥胖如果只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减重,最多只能减少10%。因而,病理性肥胖患者大多需要手术减重。
“对于一般的非病理性肥胖,最好的减肥方法是运动+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睡眠。”他说,在运动方面,最好每天能运动一两个小时,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在饮食控制方面,主要是晚上少吃肉类,也不要太晚进食,“晚上9时以后最好别吃东西了”,而且,每餐都不要吃得太饱,七八成饱足矣;在睡眠方面,一定要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晚睡和睡眠缺乏都容易发胖。
释疑:为何运动后体重不降反增?
“也有人问,为什么我在运动后,体重不降反增了呢?” 专家说,其实,这并不奇怪。对于那些身材本来比较匀称的人来说,运动后,虽然消耗了一定脂肪,但是,由于因为运动也让肌肉细胞增加,肌肉在身体成分中的比例增加,而肌肉的比重大于脂肪的比重,因此,运动后,体重也会上升。“尤其是在运动初期,这种体重增加的情况会比较明显。当运动一段时间后,随着减肥者分解脂肪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体重下降的速度还是会加快的。”
据介绍,减少脂肪和减少肌肉的速度是不同的。有人统计,减少1公斤纯脂肪需要消耗掉9000千卡的热量,体重下降却只有不到1.2公斤,但如果是减少1公斤的纯肌肉,体重下降会达4公斤以上。据分析,肌肉中含有20%的蛋白质和70%的水分。理论上,减少1公斤的肌肉,就会同时跑掉3.5公斤的水,最终可带来4.5公斤的体重下降。(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