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动态
专科介绍
专家介绍
科研教学
护理园地
健康天地
党团建设
医院文化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专科介绍
专家在线
急诊指南
门诊指南
医保服务
求医问药
交通指南
检查项目介绍
健康体检
患者安全须知
全部科室
急诊科
危重症监护病房(ICU)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神经内科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风湿免疫科
老年内科
肾内科
普通外科
骨外科
泌尿外科
疼痛科
乳腺胸心血管外科
神经外科
痔疮外科
肿瘤科
妇科
不孕不育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中医内科
针灸科
中医正骨
颈肩腰腿痛科
口腔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皮肤科
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中心)
心理科
麻醉科
感染性疾病科
婚姻保健科
睡眠专科
如:星期一上午
首页
>
为您导医
> 求医问药
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日期:
2012/02/22
浏览次数:
次
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有哪些?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到药物的作用,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有时还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性别对药物的反应在性质上并无差异,但女性多数比男性对药物较敏感。妇女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儿童用药量首先考虑体重的差异,通常可按比例折算,也要注意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新生儿,肝药酶尚未发育完善,药物的消除及持续时间延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人量减少。
临床应用药物时,除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途外,还有必要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些因素,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的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1.剂量 药物剂量可以决定药物和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浓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的浓度越高,作用也越强;剂量小,作用就小。
临床上常用于防治疾病,即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又安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药典对某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规定了它的极量,即达到最大的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超过之即可能引起中毒。一般用药应在这个范围以内,不宜超过极量。有的药物还可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作用。例如阿托品在逐渐增加剂量时,可依次出现心悸、散瞳、面部潮红、兴奋躁动、神经错乱等效应。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不过,大多数药物的常用量对一般病人还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只有少数人需要加大或减少剂量。
2.制剂和给药途径 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一般地说,注社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在注社剂中,水溶性制剂比油溶液或混悬液吸收快;在口服制剂中,溶液剂比片剂、胶囊容易吸收。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材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等。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社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3.联合应用 在临床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称为合并用药。其目的不外乎增强疗效或对抗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合并用药的结果,药理作用或毒性相加,或大于相加,统称协同作用,前者称为相加作用,后者称为增强作用。反之,作用或毒性减弱,称为拮抗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
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
4.病人的生理因素
(1)个体差异:高敏性与耐受性前者指个体对药物作用特别敏感,应用小剂量即能产生毒性反应。后者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可耐受较大剂量而不产生中毒症状。 耐受性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前者可长期保留,后者是反复应用一种药物后逐渐形成的。
特异质反应,许多特异质反应是遗传性化学缺陷。例如,伯氨喹及同类药对特异质者,使用治疗量就会引起溶血(黄疸)反应,而对一般人则仅在中毒量才偶见出现。研究表明,这种病人的红细胞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细胞膜易遭伯氨喹破坏。这种人对磺胺、乙瘢苯胺等药物和蚕豆等食物起溶血反应。但许多特异质反应的原因仍不明了。
(2)精神因素:病人的精神状态与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乐观的情绪对疾病的痊愈产生有利的影响。相反,如果病人对疾病有很重的思想苞袱,悲观失望,往往就会降低治疗效果。
(3)营养状况:在营养不足、体重减轻的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足,结合药物能力较小,肝药酶活性较低,甘氨酸、半胱氨酸与药物结合能力低下,故对药物作用较为敏感。
5.病人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它效应器官的反应性,因而能改变药物的作用。例如,正常人服用利尿药后血压并不明显下降,高血压者则明显降低;退热药只对发热病人有降温作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对小量肾上腺素即起强烈的升压反应。
肝功能不全时,将会加强在肝灭活药物的毒性。肾脏功能不全时,药物在体内蓄积,以致达到中毒浓度,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在循环机能不足、休克和脱水情况下,药物的吸收、转运发生障碍,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考虑。
6.其它因素 例如病原体的抗药性(耐药性)、医疗环境条件等,也都对药物作用有一定影响,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